翻開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的財務快報,第一季度,財務費用、銷售費用、銷售成本同比分別上�29.12%�7.48%�1.81%,而管理費用僅同比上升0.87%,增幅比去年同期減小9.37個百分點。從月度走勢看,1月份�2月份,管理費用同比分別降�7.8%�1.76%。管理費用下降,表明鋼鐵工業為應對成本上升、效益下降的困境,大力開展對標挖潛活動、實現保盈利目標取得了明顯的成效。在這個過程中,鋼鐵企業的管理方法不斷創新,如河北鋼鐵集團邯鋼為成本否決經驗賦予了新的內涵、新興際華集團的層層模擬法人機制和產供銷運用快速聯動反應機制(以下簡稱“兩制”)、福建三鋼的績效考核體系和成本管理、寶鋼和河北鋼鐵集團唐鋼的ERP(企業人力資源計劃)管理,等等。這些管理體制和管理手段的創新,不僅為鋼鐵企業管理費用“減負”,而且帶來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�
臨危思變管理創新挖潛“減負�
繼承傳統,老經驗作出新貢獻。縱觀歷史,鋼鐵行業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,如馬萬水工程隊艱苦奮斗、勤儉節約的精神,邯鋼的“模擬市場核算,實行成本否決”。今天,這些“傳家寶”依然在發揮著作用。目前,中國華冶建設公司、河北鋼鐵集團礦業公司等單位正在開展“學習馬萬水精神,做馬萬水式礦山人”活動,將勤儉節約之風發揚光大。近年來,邯鋼實施了“鐵前系統挖潛、鋼后品質增效”的經營戰略,為老經驗賦予了新內容,不斷挖掘潛力降成本。目前,邯鋼的噸鋼管理費用已下降�131元,比去年同期的172元下降了41元,降幅�23.84%;比全行業平均水平低54元。如果按年產�400萬噸計算,僅此一項全年就可降低成�2億元以上。第一季度,在全行業虧�10多億元的大環境下,邯鋼實現利�28966萬元�
創新體制,為增收節支保駕護航。近期,新興際華集團的“兩制”經驗時常見諸報端。這個曾經虧�24.62億元的企業,如今的資產規模、營業收入、凈利潤和經濟增加量都已躋身于全國央企前50名。這要歸功于他們堅持了一條結構調整、管理創新之路。“兩制”的運行為新興際華的降本增效提供了重要保障。其實,還有一個企業的管理經驗值得關注,那就是福建三鋼。第一季度,福建三鋼的噸鋼平均管理費用�76元,比去年同期的147元下降了48.3%。他們節支增收的經驗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:
第一,根據成本結構的復雜化、多元化特點,改革傳統的粗放管理辦法,不斷細化成本管理手段。一是圍繞公司下達的生產經營任務,抓好細化、分解工作,把各項指標落實到崗、到人,建立起全員績效考核體系。二是改變過去千篇一律、簡單劃一的考核模式,堅持等強度考核和差異管理相結合,既保證考核辦法的相對合理,又確保企業支出最少、利潤最大。三是改變過去長期不變的靜態考核辦法,將考核辦法與動態成本微調相結合� |